院校研究(院校研究生官网)



院校研究,院校研究生官网

原标题: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的思考

2021年5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其中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分别遴选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5个。两年多来,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显现。本文结合“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并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为例,关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历程,旨在探讨中心建设发展的相关问题,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通过以德润心、以文化人,为新时代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的内涵阐释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包含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要素,兼具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思政课程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整体范式,其本质是对立德树人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与具体阐释。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校资源,发动全员力量,各高职院校开始探索成立课程思政共同体,即通过共同体的打造,共同挖掘有效的、优秀的教学资源,共同探寻科学的、合理的教学实施方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实现彼此优势互补,切实落实“三全育人”总体要求,真正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育人全过程。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就是课程思政共同体的重要产物,或者说是典型代表和体现。伴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与深化,部分高职院校开始探索成立课程思政共同体,而随着课程思政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有些高职院校组建了专门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旨在通过专门的机构设置,以各种不同方式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落实落地。

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的设立依据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的组建应遵循科学性、动态性、系统性原则,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据,以教学规律为指导,以育人实践为依托,将立德树人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具体来说,课程思政建设就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具体举措,即借助于各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显性或隐性地实现育人目标。就宏观层面而言,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关注的是整体的课程思政建设,诸如顶层设计、政策出台、项目实施、活动策划、监督评价等全方位内容;就微观层面而言,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也应立足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诸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的修订和完善,以及具体到每门课程应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如何将思政育人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等,这些都是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的主要职责与工作内容。换句话说,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只有坚持以正确的育人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探索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基于此,结合高职院校组织架构和特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的设立大多体现为以下三种形式:由学校主要领导直接牵头设立,各行政部门负责人和二级学院负责人任成员,下设专门的办公室并设置专职岗位;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这种方式重点突出的是对于课程思政中课程的考量与研究,侧重于强调思政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作用;由学校质量保障相关部门牵头,着重于对课程思政实施结果和效果的考核评价,这也是一种结果导向的设立方式。事实上,不论通过哪种方式设立中心,其目标都是希望能够有效整合全校资源,尽可能调动全校教职工积极性,进而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三、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的职责定位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实践技能运用有机统一,真正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的职责取决于其发展定位,基于不同的牵头部门或负责部门,其定位和职责都会有所侧重和不同,但从其基本职责出发,应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和党中央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决策部署;研究课程思政建设前沿理论问题;牵头制定并落实课程思政工作部署要求;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培训指导,为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搭建平台;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总结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案例,打造课程思政品牌并展开宣传推广;负责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经费的筹措、使用和管理等。

作为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致力于打造一种成员内部密切配合且彼此积极促进的有机共同体。中心建设以立德树人目标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和载体,从实践需求出发,为教师发展服务,最终落脚于学生成长。

四、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的建议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应坚持顶层设计、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原则,特别是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更应围绕国家级、重庆市级、校级三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不断健全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打造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与品牌活动,将课程思政工作与学校日常工作、重点工作、专项工作等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育人成效。

顶层设计健全制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应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谋划,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班子的带头示范作用,坚持校领导走上讲台为师生开讲,特别是要注意加强中心的顶层设计与系统推进,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相关制度文件,进而把握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正确方向。

四级联动创新机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作为全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统筹部门,应加强部门合作,协同发力,构建“中心—学校(各部门)—二级学院—教师”四级联动课程思政运行机制,全方位、最大限度地优化整个课程思政资源,进而探索更适合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多方协同构建体系。高职院校应多方协同合作,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四个方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值得注意的是,思政元素绝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它还包含家国情怀、历史文化、明礼守法、修身养德等诸多方面,关键在于将全方位育人巧妙融入每一门课程中。

建立立体化培训架构。高职院校应全面加强对内对外培训交流与学习,将课程思政改革教学能力培训与教职工年度培训、干部培训相结合,围绕专任教师、行政人员、辅导员队伍等各个群体实施精准化、立体化系统培训,对专任课教师、思政工作队伍进行全覆盖轮训,定期组织集体备课、课程思政沙龙等活动。

科技赋能探索改革。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和完善学校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提升现代信息意识,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借助先进的科技媒体和技术手段,如虚拟场馆、体验式资源等,探索打造沉浸式互动智慧课堂,通过搭建“互联网+课程思政”平台,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科学评价质量保障。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中心的统筹和指导作用,组织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突出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加强考核与监督,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确立可量化、可衡量的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在教师评先推优、年度考核中设置课程思政评价因素,将落实课程思政工作的情况和效果作为评价二级学院及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观测点。

(甄真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饶婉琳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中国文化报

院校研究(院校研究生官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资讯网 » 院校研究(院校研究生官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